──我們其實是無法強求在生命裡擁有兩樣完美且完整的東西,
你可以兩個都要,但如果你要同時都達到最高的境界,那將會是冷硬而尖銳的,你將容易被其中任何一樣給刺傷







   無論是改編了或者延用了安徒生《紅舞鞋》的劇情走向,這部電影事實上已經跳脫了原本童話故事裡,那種對於自己狂愛的事物不可自拔的悲哀。影片中強烈的衝突點和形成悲劇的原因,主要是在於女主角陷於舞蹈和愛情之間,兩難而不知如何抉擇。
   電影中的女主角是真正的芭蕾舞演員,而那齣《The Red Shoes》更是一段長達數十分鐘精采絕倫的芭蕾舞蹈,這一段芭蕾舞碼可以說是電影裡的戲中戲,配合著各種不同的燈光、佈景,以及女主角與其他舞者的互動,表現出了《紅舞鞋》裡那位受到紅舞鞋吸引的女孩,在穿上以後,盡情的揮霍自己的青春與熱情。
   隨著背景畫面和顏色的交錯變換,女孩似乎跳過了整個四季,似乎舞到了世界的盡頭。最後在筋疲力盡下,昏死在教堂前。這樣舞碼的呈現,正好配合著電影的劇情,預言了跳這部舞劇的女主角的命運也會是一樣悲慘,並在影片最後,與那一齣沒有女主角跳的同一部《The Red Shoes》,形成了強烈的反差,更添了電影劇情的張力。
   而關於影片中那位看似可惡其實是最最可悲的舞團經理,總讓我不自覺的想到《The Phantom of the Opera》中的Phantom,他其實是深深愛著那位跳舞的女孩,從他知道女孩和作曲家相愛的那時起,他就變得暴躁、不可理喻,而當你仔細觀察他那憤怒的雙眼時,裡面其實是充滿著妒忌和心碎的。舞團經理對女孩的愛與霸佔便間接地造成了這部戲不幸的發展,他太愛女孩了,他把他對女孩的愛昇華成了一種藝術形態的純淨與完美,他只要女孩為跳舞而活,這樣他才能完整的擁有女孩,就像Phantom愛Christine那樣,只要她為他而唱。
   這樣一想或許就比較能了解,為什麼他最後還是堅持上演那場沒有主角的《紅舞鞋》,因為只有如此,才能為他那深藏在心底的秘密有一個接近完整的結束,即使那是再悲哀不過。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nastas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